《山姆告訴我的事》
黃雅平主任/台東辦事處
一個自閉症的小男孩和因車禍而四肢癱瘓的心理治療師外公,會有甚麼樣的生命交集和對話?
《山姆告訴我的事》是作者Daniel繼《給山姆的信》後的「續集」。但很不一樣的是,《給山姆的信》是做為外公的Daniel從Sam出生就開始寫信給他,Sam五歲的時候這本書才完成。信裡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對自閉症的外孫,坦述自己因車禍造成四肢癱瘓的心理歷程及其專業經驗體悟的一切,也包含對外孫的各種期待、憂慮和無條件的愛,所以是單向的。寫《山姆告訴我的事》時,Sam已經八歲。四歲才會說話的Sam,這時因為之前早療課程的介入,Sam已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交朋友、功課也不差,只有在遇到變化時,還是有焦慮和適應困難的現象。後面這本書是Daniel將他跟Sam互動的一些火花紀錄下來,透過Daniel自己做為心理專業人員的視角,引出深入的生命課題。
所以本書的精采不僅在於Sam的那些單純,又饒富深意的話語,也在Daniel總可以從這些日常對話裡引出深深的意涵,與每個人都經歷的生命經驗相呼應。以下舉兩則其中的小故事。
(一)腦袋裡的東西跑太快
有些事情對自閉症的孩子而言是個挑戰,例如:看懂別人臉上的表情、符合情境的社交應答,並有一些特質如細節的強迫性注重、對秩序的需求等,若事情的狀況不如預期,就會產生很大的焦慮感。
Sam六歲那年的夏天,當外公的Daniel有一次去拜訪。
「Sam一直想讓我看看怎樣用Wii打網球,還有他已經學會騎腳踏車了。可是那個星期六他要去參加兒童棒球賽,一早他媽媽便忙著準備餐點,大夥兒都忙東忙西的免得遲到。我看的出來Sam對這一天的序幕感到沮喪。
情況越來越糟,球賽結束以後,家裡來了一些客人,氣氛相當熱絡,但Sam的挫折感卻越來越重,他受到太多外界刺激了,變得呼吸急促,眼珠也快速轉動。如果換作是兩歲的他碰上同樣的情形,一定會趴在地上用頭撞地板,不過這一次他則是身體僵硬,最後忍不住開始大叫
Sam堅持要大家都出去,只有外公跟媽媽可以留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大叫,後來癱在地上開始啜泣。黛比抱著他等他哭完。
好不容易他抬起頭說『媽咪,今天我腦袋裡的東西跑太快了!』」
(Sam敏銳的感覺到,心跑得太快了,需要停下來休息。大人卻很少察覺自己的心,也很少給自己的心有機會停下來休息)
(二)我不認識這個臉
自閉症的孩子,很難看的懂別人臉上的表情,微笑、哭泣、皺眉等,對他們而言,判斷這些表情的含意很困難,不僅限於陌生人,連父母手足、爺爺奶奶、老師朋友等親近的人也一樣。
「有一天Sam在公園裡玩盪鞦韆,他那天精力旺盛,一開始節奏還算穩定,但接著越盪越高,沒一會兒前後起落的幅度就好像降落傘了。那種擺盪在孩子心裡像是飛起來似地,但做父母的人覺得出事的話可就糟了。
黛比(Sam的媽媽)站在附近。
『好囉,Sam,』她開口說,『這樣太高了。』
Sam沒有停。
『Sam?』
繼續盪。
『Sam!』
媽媽總算引起兒子注意,Sam不盪了,鞦韆慢慢停下來。黛比走到他面前,蹲下來看著他。
『那樣子太高了喔!不小心會摔下來,然後會受傷的。』
Sam全神貫注的觀察媽媽的表情。『媽咪,』他回答道,『我不認識這個臉』」
(在解讀別人的表情上,Sam很坦承的說出自己並不知道那個表情代表的意義。大人通常是自以為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無法坦然面對自己的無知)
Sam很幸運,他的父母讓他嘗試各種新事物,加入社團參加摔角、練習晚上自己一個人睡、在沒有媽媽陪的情形下離家過夜,父母在一次次這樣的練習中學習放手,孩子也在其中越來越有成就感。而他有另一個幸運是他的症狀在後來已經不那麼明顯,他有愛他的爸爸媽媽及外公,尊重和完全的愛造就了快樂愛笑的Sam,他的外公敏於了解他的心情和想法,讚賞他寧靜又體貼的心。在備受尊重的環境中長大,不僅特殊需求的孩子需要,一般孩子也都需要!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作者的細敏觀察和睿智的引申帶領讀者進入一篇篇的故事和話題,觸及不只是自閉症的一些症狀,更多是人生的哲理。
山姆告訴我的事:一個心理治療師從自閉 症孫子身上看到的生命智慧 The Wisdom of Sam
- 作者:丹尼爾.戈特里布
- 原文作者:Daniel Gottlieb
- 譯者:陳岳辰
- 出版社:商周出版
- 出版日期:2010年06月06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6285776
(資料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