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同住地球一家---日本311海嘯有感而發


秘書長/林美瑗


        「災難使人成長,也使人開始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生存的意義,以及生活中真正重要的價值---」,這是網路書店的話語,也是面對日本311地震和海嘯之後,人類不得不的警覺和省思。

         「日本遭逢千年一遇大地震,死亡及失蹤人數逾2萬,20多萬人流離失所。」這是中央社3月22日的報導。地震後十天,數字很冰冷,處在台灣的我們對於這樣的數字切膚之痛恐怕不深了吧?然而,這代表者二十多萬人將被迫遠離破碎家園。當我們數日前聽到日本某個受災地區的小學中,約有30多個小孩天天等著爸媽來接他們放學,因為學校老師不敢告訴孩子最壞的真相---他們可能永遠再也等不到父母來接放學回家了。

        這則消息讓我鼻酸和心痛:這些震災後受創的小心靈,會不會一直躲在角落哭泣?

        同樣處在地震頻繁地帶的花蓮,經歷過臺灣921震災,和親眼目睹中國512汶川地震災區的我,對於天災和不幸很敏感,可是卻也沒什麼積極作為,頂多寫E-mail或電話給日本的友會關懷一下,還捐點小錢給慈善團體,這樣而已。

         這場日本世紀大災難的骨牌效應是福島核電場爆炸後,引起的核能外洩污染恐慌,最滑稽的事是中國大陸的搶購食鹽風波,和日本部分牛奶蔬菜的輻射污染,臺灣幸好沒有受這兩事件騷動,因為專家適時的提出警訊和正確知識。可是對於非營利組織會有很大的衝擊:募款會變少或更加不易。不論是紅十字總會或幾個龐大的宗教組織都大量的將物資和善款湧入日本救援,站在人道立場,這是應該的行為,可是包括中華聯合勸募協會也發起為日本震災勸募時,這意味著:世界一家,哪裡有需要就該往哪裡送!

         像地震這樣的天災恐怕會越來越多,因為整個地球都往壞的方向巨變!天災人禍,日日天天都在上演,雖不在自己國內,即便是鄰國也難保不波及我們。像去年的冰島火山濃煙就影響了整個航空運輸;中東地區的戰爭,影響石油輸出,就影響你我加油的荷包。總之,類似的池魚之殃不勝枚舉,「地球村」已經不再是口號而已,我真的覺得我們要有一種宇宙觀,把整個地球想像為一座沒有牆壁的教堂或廟宇,我們要手拉手,謙卑的懺悔和祈禱:為人類的貪婪、無知和不理性懺悔,為世界的和平與人類的延續而禱告。就從我們自己開始吧!(美瑗寫於2011.03.23)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年員工動力營這次來到了南投


活動總召/南投黃凱琳督導


        今年的動力營,除了參與活動外,南投又多了一個角色,且又擔任總召的工作,肩上的責任自然多了些。

        事前的規劃,同仁們在會議中提供許多的建議,一提到私房景點就會引起共鳴,七嘴八舌的加入不同意見,越說興致越高,而我常常需要將大家拉回現實回歸討論的主題,幾次的討論下,動力營的行程原則上為『南投-集集-魚池-埔里』的路線,同仁也分為兩組人馬,負責活動設計的『活動組』、負責所有食宿及雜務的『生活組』,隨著動力營日子到來,同仁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為了讓花東投的同仁互動交流多一點,我們將協會所有同仁打散分配到不同的車上,每車還配戴無線呼叫器,路上隨時可聯繫,每個景點大家行動可以同步,讓每個人都可以盡情的享受每個時刻。

        孫世恆老師帶來的家庭評估及跨專業團隊經驗的議題分享,也獲得同仁們的迴響,及第二天早上針對協會內部的行政個案相關服務表單的確立,也讓我們三辦事處整合之路邁出一大步。下午的集集腳踏車闖關競賽,每個同仁用心的投入關卡,尤其最後一關,由根據關主提供單字,每個辦事處想出可以代表協會意圖,每隊在時間壓力下仍有創意的表現,每個人認真的神情,已充分的表現出團隊精神,達到動力營的目的。雖然闖關時間太急迫沒能好好欣賞集集小鎮的風光,實屬可惜,但同仁們的私下反應皆不錯,所以如果花東同仁想要再來,我們南投同仁皆非常歡迎,這次一定會更盡地主之誼。

         最後一天,時間上真的非常趕,每年一次的動力營對於提升同仁之間互動交流及協會向心力扮演重要角色,時間上安排應該可以更多一點,讓大家可以更放慢腳步,細細享受每個活動。



通報中心表格討論中 


 



同仁們都很認真在討論



水沙連社區據點留念合影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鍵盤聲滴答滴答,

螢幕的光線不斷的一閃一閃,

下筆打的第一行起,

回想前往南投的三天旅程,

歡笑、討論、上課、疲憊、收穫...畫面一幕一幕浮上腦海,

依舊持續的在後續發酵著。

一年一度的員工動力營,期待的南投行,我們來了!

         這三天腦袋是滿的、心是滿的、收穫是滿的,深刻的感受到南投同事們的用心籌備與規劃,孫世恆老師的課程、精彩的合力闖關、相關表單的討論,所謂的團結力量大,在早療協會的大團隊,也許就是這麼一回事!

         平時幾乎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很難得有一次機會是聚齊三中心的夥伴們,看到了三中心有各自的「特色」與「味道」,欣賞別的團隊的優點,也珍惜自己團隊的特色。

         孫世恆老師分享的轉銜議題與家庭評估內容,對於後續的實務操作是很好的省思方向與參考,當進入一個家庭後,對於家庭功能的評估,如凝聚力、家庭彈性、成員特質..等,能夠有更多元的面向的角度去觀看。

        漸漸的~在早療領域待了某些年後,加上與其他領域的的社福團隊接觸,越能感受到「早療」的獨特性,跨專業合作的價值,的確是有很多「專業」在裡頭,不單單僅是社工領域,學不完的!好像是小叮噹的百寶袋,越往袋袋探索,取出的是更多的寶物,真的很有趣哩!

         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學得很多,持著不斷學習的精神,持著記踏進早療領域的初衷心,我是愛上這了。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離花蓮很遠的縣市---南投


花蓮辦事處/劉彥秀


         天未亮,就坐上火車前往南投。南投---一個離花蓮很遠的縣市,因為南投有協會的辦事處,我才能藉由此行前往南投,與所有同仁相會共同參與此次的動力營。

         第一天是孫世恆老師講以家庭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其中講到抑制父母參與的因素,其中有對於專業人員有負向的經驗感受,及專業人員不關心父母關切的事,讓我回想到自己剛剛接觸家長,到家與家長訪談時,會急於跟家長解釋發展評估的必要性,有時會忽略父母目前的著重的焦點或遇到的困難,導致我與家長的對話就像平行線沒有交集,也許會讓家長感受到社工不是來協助,反而是來教育他們的。面對不同類型的家長,應對的方式也不同,這個是需要訓練及經驗累積。而課程中有提到抑制父母參與的原因,其中專業人員的期待、態度及專業度、都是影響的原因,身為社工的我們,在進入家庭時,應做好準備及隨時檢視自己的態度,否則社工會難以與家長建立關係,也難以推動家長參與早療過程。

         第二天的課程分享,由翁文傑先生分享行銷的概念,讓我有對行銷有另一層的認識。非營利組織常會面臨募款的問題,協會一直以來用心服務偏遠地區的家庭,我們在專業及服務十分努力,但不向其他大型福利機構,在媒體上有頻繁的曝光度,所以許多大眾還是不認識了解我們。之前協會有在淡水與「紙袋人軍團」合作,我覺得這種行銷手法非常特別與新鮮,讓大眾認識我們。行銷看似很困難,但是若有完整規劃,相信協會可逐漸的穩站大眾媒體上。下午的團體遊戲,讓我覺得好像參加救國團的活動,騎腳踏車在集集鎮的馬路上穿梭,定點闖關,不僅有趣又有運動到。

         三天二夜的行程,感受到南投同仁的用心和欣賞南投的美景,每餐都好豐盛美味,也欣賞到早晨的日月潭。總之收穫滿滿的回花蓮(提了超多名產回家)。超級感謝南投同仁熱情招待與細心安排。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到宅服務模式的幸運兒—安亞的故事


林美瑗/秘書處


         有句話說:生活是被細節填滿的大劇!有的人每天點點滴滴的生活,或許看似平凡而單調,卻是讓人羨慕的幸福。有的人一生注定無法平凡平順,只能接受命運的造化。其實生命的價值真的在於他的「獨一無二」,但每個人有許多公平的部分:例如一天都只有24小時,都會生老病死,也都會有不公平的地方:例如才貌和機運。總的來說:這個世界因為是如此的多樣又大同小異,所以才有共通的人性和值得玩味的種種事務。

         在世界每一個角落、每一天都有可能誕生一個和「平常人」有些差異的小生命,他們都有「發展遲緩或異常」的現象,因此在生命旅途中會有慢飛的步履和脆弱的嬰幼兒期,我們暱稱為「慢飛天使」,這些孩子幸運的話也都會有一雙守護的大手,而我要介紹的這個幸運兒叫安亞(Annya)-上帝的禮物,養育這個小寶貝是她母親(江琬瑜女士)稱為「學習付出並享受付出的旅程」,而這段旅程是豐盛又美妙的,因為安亞得天獨厚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頂級的早期療育社會福利服務環境—美國紐約(特別是長島區)。

         安亞是一位唐氏症(Down,s  Syndrome)女孩,「安亞」一書就是記錄她在紐約接受教養與早療生活的點點滴滴。安亞能夠誕生世上,這是父母的決定,琬瑜在懷孕第十七週時曾做了唐氏症血液篩檢,醫師跟她說懷的寶寶是唐氏症兒有1/13機率,勸她進一步做羊膜穿刺,她拒絕了,因為在媽媽的心理這個胚胎已經和她的生命相連,是身體的一部份,何況這個胚胎只是借母親的子宮培養茁壯,時間成熟時,她就擁有自己的樣子和自己的生命,所以安亞得以降臨人間。

        幾乎大部分的唐氏症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小指、凹鼻、兩眼間距大、智能有缺陷、肌肉鬆軟和心臟、肺臟的毛病---。安亞自然不例外,這就注定了她的嬰幼兒期不得不接受療育的介入。

         「如果我們不曾努力過,又有什麼資格對孩子洩氣?甚至放棄?」安亞的母親琬瑜說。安亞不到一個月大就申請早期介入(Early Intervention),接受評估,四個月大正式開始早療服務,從初生到四個月大這三個月是處理文件的時間(跑服務流程),安亞四個月大就開始接受早療介入,這是安亞的父母和美國給這個孩子的禮物。

        在紐約疑似遲緩嬰兒是接受「到宅評估」(home evaluation)服務的,母嬰都不需受風寒折騰;美國的早療他們提供家庭一位協調員(coordinator)協助家長安排孩子的教育、醫療等課題,類似臺灣的早療社工員,最重要的是他們派特教老師定期到宅上課—啟蒙教育。美國的早療最可貴的還有一點就是提供給家長一群專家可諮詢或直接服務。安亞在三歲以前她接受了家庭教育師(family trainer)、職能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speech-language pathology),每週60-90分鐘的到宅服務。安亞接受到宅療育時媽媽一定要陪在身旁,一方面安撫孩子的哭泣,一方面觀摩專業人員和安亞互動時的誘導技巧。美國的早期療育是限定服務0-3歲的嬰幼兒,在安亞他們家庭中進出的專業人員有四位,根據琬瑜的描述:「可貴的是這3年的過程早療不僅賜予了安亞良師,同時也給了我益友,一路上為我們打氣著」。

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安亞又多一歲了,住在紐約長島的她們一定過得有滋有味,琬瑜除了享受教養安亞的付出外,目前在一個以服務家長為主的基金會擔任重要志工(紐約華人家長支持團體:角聲兒童發展中心,http://www.youtube.com/watch?v=uZD9JcPMcuE),還每年參與為唐氏症兒的街頭募款活動,許久沒有和琬瑜聯絡了,但我相信她們一切安好,因為琬瑜的生活哲學是:「人就是要這樣認真、努力、開心地活著。」

反觀臺灣的早療到宅服務真的是令人氣餒,不但服務限制一堆條件,政府投注的經費還越來越緊縮!以我們南投縣的「到宅療育服務」為例,100年已經自行緊縮為44萬元的需求(專業療育費需另向縣政府申請),經向兒童局申請補助,原期望可以獲得七八成的補助經費,卻僅獲得13萬5千元的補助(30.78%),難怪我們每年在南投的到宅服務只能執行到10月份左右就經費告罄,協會自行想辦法找錢來支付專業人員的交通費、療育費和其他的開銷費用,除非我們狠下心來告訴家長:「抱歉,因為沒有經費了,我們只能暫停服務!等有經費後再考慮提供服務!」這是目前臺灣的早療現狀,我只能感慨的說:早療的顯學時代已過,社福界的瓜食慘狀歷歷在目,民間早療單位必須各憑本事、自求多福了!

靜默的沈思後,我只能說:安亞你真是個幸運的孩子!雖然都是慢飛的天使,而妳受到的恩惠比較多,不知是否妳的名字取得好之故?--上帝送的禮物。

(美瑗寫於2011.03.22花蓮)

後記:

1.安亞一書,作者江琬瑜,開啟出版社出版,定價250元

開啟的電話:02-2700-2375

2.典型的21號染色體的唐氏症,男生的發生率比較高,男女之比大概是三比一,他們先天上多了一個第21號染色體,所以其染色體的總數是四十七個。所謂21號染色體所形成的唐氏症,大概佔所有唐氏症的95%,這種比例在世界各民族裡,大致相同。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投辦事處 社工員/蕭雯文


一、從ICF落實身心障礙人權保障

1.  ICF重視使用者的意見,強調「身心障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一種人權與政治問題」,非一味要求個人適應障礙,而是推動社會改變以減少障礙環境。

2.  工作坊旨在提升身心障礙團體對ICF價值及運用所做的實驗,改變傳統服務方式-以服務提供者為主體,檢視服務價值及提供服務內容,改以著重使用者的參與及聲音。

3.  推廣以人為中心的服務連續性觀點,採ICF架構的生涯發展模式,以協助服務使用者回歸社區,擴大社會參與或社會融合為服務的核心價值。

二、服務的反思—實踐ICF的精神

1.服務使用者或身心障礙者(家屬/監護人)觀點須優先於專業工作者,即使是

  新制功能損傷或表達嚴重困難者,應去探測其個人期盼。

2.專業工作者要敏感意識:要評估或理解服務對象活動參與情形,就不可能將對

  象抽離日常所處環境,故須觀察b(身體功能)、s(身體構造)、d(活動與參與)、

  e(環境因素)之間互動影響關係。須跨專業團隊成員「一起」工作,非上、下

  關係,亦不是前端、後端服務輸送,而是看見不同面向(b,s,d,e及個人因素)

  或編碼(ICF Code)須有不同專業,且每種專業評估與介入會互相影響,故必

  須彼此合作。

3.專業工作者正視環境對服務使用者的促進及阻礙因素,正視服務使用者的聲

  音,視他們為評估伙伴,了解這些因素存在與否對他們的影響,進而探究去除

  或減少障礙情境的策略。

4.服務目的除增進服務使用者獨立自主,更以增進活動與參與的範圍廣度及深度

  為介入目的。在實務上,評估是為了服務,只有可進行或打算進行介入的項目

  才需列入需求評估。

5.學習使用ICF共通定義語言來串連專業團隊,增進溝通效率。

6.擬定ISP或IFSP時要與身心障礙者共同學習說清楚問題/困難程度(嚴重心智

  障礙者即使以專業人員觀察為主,仍不能省略對服務使用者及照顧者角度),

  預設改善目標。以人為中心的服務連續性觀點。

◎個人心得

    ICF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考架構及分類,強調公民權及平等社會參與,對身心障礙觀念的變革-不再以生理功能作為障礙分類,障礙並非個人問題,而是人與情境互動後的結果。因此助人專業者的角色須調整,由以往強調專業協助、個別服務,改以身心障礙者/家屬的需

求觀點出發,並倡導環境改造的重要性。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蓮辦事處 社工員/呂凱婷


此次研習是我參加的第一場關於ICF的課程,之前都只知道ICF粗略的概念,不過在參加過這此的研習之後,讓我對ICF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一、何謂ICF

    ICF為世界衛生組織在2001年所修訂的,中文名稱為「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從字面上來看,ICF是一種用來分類身心障礙者的障礙類別的系統,但更深一層的意義是,ICF更著重的是以功能及所處環境來做區分,分為8項身體功能障礙類別,依照個人的身心功能與需求來作為得到福利的依據,評估單位有醫療體系與社政體系,與以往只針對個人疾病型態區分、不評估所獲福利是否符合身障者需求的鑑定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ICF的組成要素有身體功能、身體構造、活動與參與及環境因素,這四個要素的編碼分別為b、s、d、e,再加上數字與限定值,就是所謂的ICF編碼,每一個編碼都代表一個項目,每個項目再分細項,以下為各大評估項目:

1.  d1學習與應用知識                  8. e1產品與科技

2.  d2一般任務與需求                  9. e3支持與關係

3.  d4行動                           10. e4態度

4.  d5、d6自我照顧及居家生活         11. e5服務、制度與政策

5.  d7人際互動與關係

6.  d8主要生活領域

7.  d9社區、社交與公民生活

這些編碼即為身心障礙鑑定之評估項目,b、s、d2、d3、d4、d5、d6的鑑定以醫院醫師及治療師為主,d1、d7、d8、d9及e1、e3、e4、e5的評估人員則為社工師與心理師或護理師。

   二、ICF鑑定方式

目前暫定的鑑定流程分為三種:

1.一般民眾到院鑑定:民眾向鄉鎮市公所領申請表後到鑑定醫院進行鑑定,單一障別由醫師對病人進行身體功能b與身體結構s的評估,多重障別則由多位醫師分別評估,完成後由主責醫師判定是否符合b與s編碼之標準。不符合則退件,民眾可提出重新申請,一年申覆2次以上;若符合b與s編碼之標準,由主責醫師邀集OT、PT、SWR、心理師或護理師組成專業團隊來評估活動與參與d及環境因子e,並進行討論來決定身心障礙程度;經過醫院行政處理流程後進到衛生單位審核,若不符合則退件進入申覆程序;若符合則核發資格證明,經過專業需求評估會議後核發需求評估證明,從申請到完成最長需花費約2個月的時間。

2.到宅鑑定與偏遠地區鑑定:民眾至鄉鎮市公所提出申請,鄉鎮市公所依職權協調責任鑑定醫院派員到宅進行鑑定,其餘流程皆與一般民眾到院鑑定相同,但花費的作業最長需2個多月的時間。

身心障礙者權益促進保障法規定,在民國101年ICF鑑定方式就要上路,離現在還有2年的時間,但到目前為止,ICF在台灣的推廣與宣傳仍然很少,還是有許多人不清楚ICF是什麼,許多領有永久手冊的身心障礙者也不曉得自己的手冊在101還需要重新鑑定,且有可能經由環境與輔具等等協助下,消除身障者的身分,這對某些樂觀積極的身障者來說可能是好事,因為他們不會再受到嘲笑與歧視,生活過的更快樂;但對於某些身障者及其家庭來說可能是壞事,因原先所擁有的福利皆會被取消。

但我想,萬事起頭難,政府大動作引進國際分類系統,重新制定身心障礙鑑定方式,無非是想讓身障者得到更多的尊重,並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福利,只不過我希望政府在實施ICF鑑定之前,能先辦理宣導講座,讓社會大眾與身障者及其家庭能真正了解新的鑑定方式。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穗據點 /林乃馨


    來自一個單親弱勢家庭,小維剛到課輔班時,是個害羞少言稚嫩的三年級男生,個頭較同年齡的孩子嬌小,總是跟在早熟的姐姐身後。

    第一年請小朋友開會做決策時,問:「誰要當主席?」「誰要當記錄?」時,他總是縮著頭悶不吭聲。有時故意推薦:「小維你來當記錄」,馬上反應:「不要!」「我不會!」我們沒有勉強他,那時還有小蘇,姊姊等年紀較大的孩子自願擔任,只是讓他慢慢耳濡目染。一年後的某一天,我依循慣例問:「誰要當記錄?」同學起鬨:「小維」….他默默拿起紙筆.問姐姐:「怎麼寫?教我!」-----我看在眼裡

暗自高興!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誇他好棒,若無其事的繼續觀察。

    第二年,讓高年級孩子著手籌備夏令營,小維跟在姐姐身邊「練膽」,我們放手請孩子協助錄影和拍照,發現小維拍的照片影像清晰頗有潛力,慢慢教他取景,漸有概念。如今無論日常課輔時間、寒暑假臨托班、巡迴部落講故事,親職教育課程,都能主動補位,協助攝、錄影做記錄,從中得到的讚美不斷累積出自信與成就感!

    第二年暑假,在家凡事包辦照顧小維的姐姐,在我們的刻意栽培下擔當大任,開始負責籌畫夏令營,因為與姐姐「形影不離」,小維漸漸地可以獨立做記錄(錯別字多,常問: 這個字怎麼寫?那個字怎麼寫?)---我們總是不厭其煩、若無其事的教他,將孩子的「不會」視為理所當然,儘量不給予壓力,完成一件事時則給予大量的鼓勵!小維漸漸樂於接受任務,擔任姐姐的副手。

第三年寒假,即今年2月的冬令營,姐姐正式擔任領隊,小維擔任副領隊,姐弟兩人合作無間,期間開會無數,賣二手衣物的整理、標價;借推車至市場擺攤、叫賣、收攤、算帳、記帳;列採購名單,去農會超市、菜攤、肉攤採買;到住宿點探勘、上網查「海洋公園」資訊,皆主動且得心應手。

    唯一的罩門是---不敢打電話詢問、聯絡。在我們「循循善誘」下,小維先用筆寫下要講的話,再撥電話,戰戰兢兢的照文字稿唸,我壓抑想笑的念頭,在他完成第一通電話時大聲讚美:「小維太棒了!」---突破此道大鴻溝,從此無障礙…。

    姐姐明年升國一,小維升六年級,冬令營結束時,我故意說:「今年6月姊姊畢業,暑假夏令營該你當領隊囉!」小維馬上反應:「不要!」         

    開學第一週,小朋友迫不及待地來中心,主動上二樓寫完功課後下樓閒聊時,我故意攬著小維說:「今年夏令營該你當領隊了哦!」-----他竟然默認了。

    真是太高興了!!!孩子的學習需要等待,我們只要提供寬容的時間、環境---和永無止境的陪伴,旱地也會長出美麗的花朵。






今年冬令營小如是領隊.小維跟在姊姊身邊學習
面對做紀錄已不在逃避.常問:怎麼寫?教我!




 



剛開始小維不敢直接打電話諮詢.聯絡.先用筆寫下要講的話.






經過這次冬令營的自我突破與反覆聯絡.小維現在打電話已能侃侃而談.




小維照著文字稿唸.戰戰兢兢地與<海洋公園>詢問行程.
講完電話.拍著胸脯說:好緊張哦!!!







小維負責打<冬令營參加者名單>小心翼翼.非常認真.


今年冬令營擔任副隊長.在學長帶領下.自瑞穗中心騎單車至紅葉村<山下不老溫泉民宿>.與老老闆娘鄭老師討論住宿事宜(來回5公里)


小維與學長至瑞穗鄉農會.依討論羅列名單.採購冬令營所需食材與用品



農會超市不足之新鮮蔬菜瓜果至小全媽媽家採購.
(小全曾是瑞穗中心臨托.療育的孩子.媽媽勤奮往返瑞穗中心.花蓮慈濟做復健.復原狀況極佳.目前在幼稚園普通班就讀)






小維與學長小鴻向菜市場攤販阿伯借手推車.將採購的東西推回瑞穗中心
(攤販阿伯是目前臨托班小澤的阿公)







課輔班三年的烹煮經驗.小維現在已可當新生的小老師囉!!!
比起3年前在姊姊後面當跟屁蟲的青澀小男生.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發現小維影像概念極佳.慢慢給予機會.賦予重任---週三下午課輔時間.
寒暑假臨托.巡迴部落講故事.家長的親職教育課程.協助攝影.錄影做紀錄.
無形中累積了屬於自己的成就感.像不像極有自信的攝影高手?!!















 



今年冬令營.小維文書處理的部分已經可以獨立操作.接下來要學習的接下來夏令營規劃行程.擔任主要協調者與主持開會的能力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會秘書長/林美瑗


二月十七日我在台北與廖華芳理事長討論一些工作上重要的事,特別是在早療專業規劃時,理事長是我們諮詢的焦點人物。當我對她報告完一些人與事的困擾後,發覺自己有負向情緒,雖然很微細,當我敏感到時就會有沮喪,理事長跟我說:「你們能在這樣競爭和不景氣中,有這樣好的團隊表現,已經很不錯了,你要好好鼓勵同仁他們」。聽完,感覺比較放心些了,但是心情還是不好,覺得自己動了情緒,講話太直截了,對於自己或別人之缺點於「寬恕」的境界是不好的。

 此時腦中浮起剛剛與理事長的對話,是跟我和玉琪主任分享最近讀到一篇文獻研究:關於「寬恕」這樣的議題,文章中說寬恕不是放棄憤怒的權利,而是明白了自己有真的心理受傷或心理很難受,但是在想清對方為何要傷害自己,或做出讓自己生氣和傷心的事以後,自己決定要寬恕對方,決定寬恕讓你感到不舒服或憤怒的人,這和道德或規範沒有等號的必要關係,而要把寬恕提升到一種「能力」的境地,當我們受別人傷害了,卻有能力去寬恕對方,這種能力明顯的可以改善自己健康、使精神官能症消失,讓生活步調和心情的作為可以有自我掌控感,不僅是理論而是文獻已經都證實了這種正向的發展關係。

當我閱讀了理事長拿給我看的這篇文獻後,我有一份新的體悟和思索,過去我們習慣用道德或宗教性的東西看待他人、自己,而當這些抽象卻有沉重感的禮教壓在身上時,自然不會有更好的能量,除非當事人可以「放下」報復心,真的靜心下來,否則抑鬱不樂是如影隨形。

這十幾年來,歐美對於「健康功能」的評估診斷和分類,以一種更具體和宏觀的全人思考架構看待,我們業界簡稱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模式,以前我以為ICF只是一堆編碼,包括身體功能構造、活動與參與,這些都牽涉到心智能力和環境適應,也都是數字的堆疊。後來我知道ICF的精神是把身心障礙者的處境視為「自身」而不是「他者」的事,ICF更是一種「反歧視」的落實,這樣讓我感受到原來我們關心和努力的議題,是與每位生命息息相關的工作(我發表一篇文章在『愛盲基金會』的網站上)。可是,沒想到國外的進展已經到了精神層面的發揚,文獻中ICF的精神已經探討「寬恕」這樣的議題,他們用學術和實證科學探討後,發表了這樣一個結論:「寬恕是一種能力」---因為被我寬恕的那個人是比我可憐的,因為他還沒有發掘出自己這樣的能力。

當一個心理「受創傷」(PDST)的人:不論是被他人殺害致殘、意外災害受傷致殘、心靈受苦自殺未遂,或生了一個殘障的孩子自責---等等,所謂「災難」臨頭,這些事件都會讓受傷者心理悔恨,和造成生活上或機能上的困擾,因此社會心理學專家就著手研究和分析這些微細的心理機轉,他們發表了許多關於「解放憤怒」、「拯救自我心靈」的文獻!當我讀廖老師他們翻譯ICF相關文章(預備今年出版)後,對於ICF的認識有大驚喜和自慚感,原來ICF在國外的境界已經探討到這樣細緻的層面了!特別是「寬恕」這樣我們以為是「道德」議題的東西,社會心理學家已經指出那是屬於「能力」範圍,一種「浴火鳳凰」衝破自我身心靈障礙後的新生和能量!

而我覺得這樣的感受對許多人而言是很棒的新境界,目前國內我們早療伙伴對於ICF的見解和思維,真的和歐美還有一大段距離呀。

當我靜心反思,覺得佛法教我們要明瞭一切的因緣果報時,是以一種超越的道德力量,去直接逼視「自他關係」中,多生多劫不可思議業力,但國外專家的ICF卻告訴我們這是一種「能力」,我懂了,這是一種徹底放下仇恨的能力,放下後一個卓越的心靈於焉誕生,其實佛法中一體兩面,不一定是相對法,那是一種頓悟,一種釋懷,一種「空、有俱存」,在人身上是一份可貴的能力,名為「寬恕」。

 (美瑗寫於2月23日花蓮晨)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會 秘書長/林美瑗


227日是一個連續假期的週日,也是一個春天陽光甜美的日子,不過在台北的淡水鎮卻是一個濃霧繚繞微涼的氣候,但我的心是非常興奮與溫熱的,因為一群(約180人)充滿活力,秩序井然,對戲劇表演著迷的大孩子們,集聚淡水的某個空間裡,我感受到他們是一群認同「青少年藝術聯盟」(簡稱青藝盟)理念的年輕人,所以當團長與盟主對他們做行前說明和叮嚀時,他們非常的認真聽,包括正式「快閃表演」前在草坪空地上演練隊形和呼口號,這群超級可愛的大孩子們,真是精神抖擻呀!

年輕時,我沒玩過街頭遊戲,幾年前開始有「快閃」表演,我覺得他們真是一群愛搞怪的年輕人,感覺這種街頭的無聊遊戲與我八竿子打不著!可是我227日那一天,真真實實的融入這群「快閃族」中,而且還對著他們喊話和獻上我的敬佩!他們真是一群很不一樣的年輕人呢。

早療協會和青藝盟街頭快閃募款活動怎麼會掛勾?真是不可思議!的確是的,連我個人都覺得像作夢一樣有趣和不可思議。2月18日我第一次去淡水見到「盟主」浩瑋和執行者慧真兩人,不知是我想通了而豁出去?還是自己真想沾年輕人的氣息?與浩瑋他們一見如故就熟捻起來了,我問浩瑋為何想用這種方式做公益?他說因為喜愛街頭表演,過去有數場為公益團體做過這樣的快閃街頭募款,從去年11月19日「點燈節目」認識了我和早療協會,心裡感動,所以選擇今年第一場「快閃」為我們募款打氣。

2月18日在與浩瑋他們走在淡水街上看路線時,是一個微雨的上午,淡水人車並不多,或許是週五上班日的緣故。我問浩瑋父母支持他玩戲劇嗎?他說起初當然反對啦,不過自從2010得了「青舵獎」後,父親終於默認他了,他堅持做戲劇表演下去,因為他的人生因「戲劇」而改變,現年二十八歲只有國中學歷的余浩瑋,積極投入藝術表演工作,青春叛逆遭退學的他,因為華岡教戲劇的老師把他帶入行,從此他找到了年輕怒吼的管道,之後還踏入青少年戲劇教育推廣,為青少年藝術文化服務奉獻。更難得的是浩瑋他們這群「花樣年華表演藝術團體」,還以「whatsyoung紙袋人公益快閃行動計畫」多次街頭快閃為社福團體募得不少善款,獲得二○○八網際營活獎公益行動方案補助。我也是因為看到他們的故事,疼惜浩瑋和他們這些年少驛動的心,加上心想只要能為弱勢兒童的需求找到光明正大曝光管道,這種「另類募款」其意義已經不在募多募少了!完全是以一種愛護年輕人「想玩又能做好事」的心!何況他們很快會走進大學或社會,若因此讓他們認識偏遠地區有我們單位在做遲緩兒童的服務,或許其中有人會選擇大學讀助人工作學系,或許幾年後他們有人會升格當父母,對於兒童發展的知能應該要有一些常識。

總之,我是居於欣賞年輕人那份可愛、單純、熱情和自我的心,完全投入這次的另類街頭募款活動。而227日這一天,讓我看到非常驚訝和興奮的場景,淡水老街和漁人碼頭岸邊,用「萬人鑽動」形容,一點都不誇張,而我們這將近200人的「紙袋人軍團」喊著行軍的口號和氣勢,穿過兩排全是為之側目的遊客中,我走在隊伍裡,真是High到高點!我覺得那感覺和架勢像在選舉造勢。

大夥「快閃」後,變身為街頭持箱募款天使(有32人穿本會的背心),口號是「10元不嫌少,發票也可以!幫助偏遠遲緩兒圓夢計畫,Lucky 7、Happy children--」, 約莫一個小時的沿街募款,雖然老街人潮擠得水洩不通,中正路也是人滿為患,捐錢的人少,側目者眾---,但是這些目光的注視,讓一兩百顆年輕的心,充滿活力和濃濃的愛,他們忘記口乾舌燥,忘記過午了都沒吃飯,也沒有上廁所--,只有一個目標,大聲喊出口號,想為早療協會多爭取一些善款!。

將近午後一點半多大家才回到原來的集合地方,開始清點募款---有九成都是一元、10元和50元銅板,還有一堆發票。但是我終於更加明白「聚沙成塔」和「眾志成城」的意義了,真是了不起!大家竟然幫早療協會募集了三萬四千多元,還有三千二百多張發票!在場的大孩子都歡呼了起來,我更是感動得不得了。真的「花樣年華」這群「紙袋人軍團」他們一定都懂:「人生在世,最大的價值不是能夠得到多少,而是自己能夠為別人付出奉獻多少。」(余浩瑋說),還有「你們真的很不一樣!全淡水老街或全台灣,有多少年輕人假日無所事事,而你們卻自願來參與這樣另類的慈善演出,你們真的很不一樣」!超讚!愛你們!(美瑗媽媽寫於2月28日凌晨)



討論中



彩排中





 



感謝熱心參與的志工朋友

早療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